徐展堂先生是香港商政界知名人士,他对中国文物的热爱及对弘扬华夏文明的贡献更是声誉海內外.1998年徐氏艺朮基金将一批共719件套,估值逾三亿港元的珍藏品,捐赠予香港沙田文化博物馆.为此,博物馆特设面积1500平方公的”徐展堂中国艺朮馆”作永久陈列,长期展出约四百项珍藏.包括四百多件套陶瓷、一百六十多件套西藏及密教文物,以及青铜器、家具、中国书画、玉器、石刻、琉璃、漆器及织物等等。这里拍摄的仅是部份展品。
《大威德怖畏金刚》 十九世纪
梵名”阎魔德迦”,意为怖畏金刚。藏密视为文殊菩薩示现的忿怒相,各教派均修其旡上瑜伽密法,尤为格鲁派各薩迦派重视,格鲁派的大威德金刚本尊法为最高密修大法。
《搖钱树及陶座》
汉代(公元206~公元220)
搖钱树以铜管作树干,分四节,每节四面各有一片树叶,树梢为一展翅朱雀。铜叶上饰汉代流行的百子戏、西王母、玉兔等题材,並以多枚方孔圆钱贯穿上下。铜钱树是汉墓葬中流行的隨葬品,具有盼望财富官祿封侯的寓意。
《鎏金铜观音像》
元代 (1279~1368)
此观音像右手作说法印,象征与众生述说佛法;左手作与愿印,象征圆满众生一切所愿。观音是佛教造像重要的题材,具有普渡众生的意思。观音造像早期多塑成男性,唐代以后则渐塑成女性。宋元的观音造像承袭唐朝风格,面相丰满圆润,神情慈祥温婉。
《鎏金铜观音坐像》
明代(1368~1644)
《鎏金铜罗汉像》
明代(1368~1644)
《汉代陶瓷器》
汉代是中国陶瓷史上重要的时期,制造技朮迅速发展,灰陶、红陶、黑陶、及彩绘陶器等均极富特色,而且成功烧造低温鉛釉陶器和原始青瓷器,为中国陶器发展奠定基础。
《绿釉望楼》
东汉 (25~220)
屋顶呈四角攒尖顶形式,挑樑斗拱明晰可见,表现了中国木构建築中斗拱结构的初期面貌。陶楼阁形式很多,主要出于东汉墓葬,除施釉外,亦有以彩绘或刻划纹作装饰。
《彩绘女侍俑一对》
汉代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穿三重深衣,内衣为白领,中衣为白领红衣,外着宽袖细腰喇叭长袍。此女侍俑由前后二片之合模塑制,素烧后涂上白粉和彩绘。扁平状的人俑,配以喇叭裙状袍服是汉代陶俑的常见造型特色。
《绿釉贴铺首纹壶》
汉代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釉色草绿中带黃,有流釉痕跡。 此壶造型多处仿青铜器,装饰以弦纹和堆贴铺首为主,造型穩重端莊,装饰技朮有一定的规格。
《青黃釉編钟五件》
战国时代(公元前475~前221)
《绿釉舂米坊模型》
汉代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自东汉,隨葬器物內容不断丰富,且多以现实生活中事物为题材,如亭台、水榭、倉库、井、灶、鸡、犬、牛、猪等等。 这些隨葬器物形象地展示了汉代辳民生活的一些轮廓。
《黃褐釉囷(音坤)》
汉代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囷(穀仓瓶)底饰三熊形足,刻弦纹,线条简洁俐落。低温鉛釉陶于西汉中后期出现,着色剂主要为铁及铜,鉄在氧化中烧成黃褐红色,銅则为绿色。绿釉陶器于东汉时甚为流行。
《绿釉灶》
东汉由于汉~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由于汉鉛釉陶器是以低温烧成,胎与釉的结合不夠緻密,常有剥落情況发生,此模型灶保存完好,釉色瑩润,是一件十分成功的成品,这个灶上除印有食物形象外,並有一段祈福文字~"用此竃葬者,后世子孫富贵,长乐未央,徒金人往......"
鉛
《绿釉井》
汉代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井口呈圆筒形,上豎拱形井架及小亭装饰,亭上置滑轮,配井沿上的陶罐,用以汲水。 井身外壁饰四道弦纹,通体施绿釉,表面有银光层。 此陶井是生活设施的模型,反映汉代人民打井汲水的日常生习惯,是汉墓中常见的明器 。
《彩釉贴铺首纹壶及彩绘山形盖壶》
汉代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釉色草绿中带黃,有流釉痕跡。 此壶造型多处仿青铜器,装饰以弦纹和堆贴铺为主,造型穩重端莊,装饰技朮有一定的规格。
《彩绘山形蓋壶》
汉代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此壶造型硕大穩重,两肩塑贴铺首衔环,为仿青铜器造型;灰褐色陶土上以白,褐彩画三角纹及漩渦云气纹,肩部绘斜网纹,腹部绘云龙纹作器身主体纹样,汉彩绘陶是由战国彩绘陶基础发展出来,出土陶塑明器以壶的数量较多,纹饰甚为丰富。
《石雕关帝坐像》
《黃褐釉犬》
汉代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此陶犬属长毛犬类型,作爬臥状,伸颈扭头,双目凝视,形态逼真。汉代明器中动物和家禽形象很多,犬造型多変,手法简練亙有成组出现。
《褐釉野猪》
汉代 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长形身体,卷尾,头背一列鬃毛,刻工简俐落。猪与鸡、犬、马、牛、羊合称为六畜,是古人主要食用家畜之一,出土汉墓常有发现,有代表衣食丰足的意思。
《彩绘辟邪》四川类型
汉代 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辟邪神獸昂首豎耳,臀及肩上长有双翼,怒目张口作咆哮状,十分吓人 。古人相伩在墓中放置凶猛动物,可赶走恶鬼,保佑死暂安宁,所以创造了这些神異奇怪的动物。
《彩绘独角獸》
汉代 (公元前206~公元220)
此镇墓獸貎如犬,背上有三束鬃毛,蹄足,长尾,施黑、白、红等彩绘,其造型是集合了多种动物之形象而成。
《陶 牛》
西汉 (公元前206~公元25)
陶牛两耳后伸,双角已佚,伸颈鼓腹,体型朴实生动,牛温驯耐劳的性情表露旡遗。此灰陶牛与陝西咸阳西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陶牛造型相类。
《绿釉牛》
釉薄掛在胎上,局部泛银光。牛头平举前伸,双角前沖,双目注视前方,形态朴实生动。牛颈部束有革带,以便邦助耕作、拉车,可见牛车早已用在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上。
《灰陶牛车》
汉至北朝(公元前206~公元581)
评论